这回皇帝倒是直截了当地开了口,但说出来的话让班贺目瞪口呆,差点没被唾沫呛到。
“班郎中,你可知御史申芃参了你一本?说你曲迎奉承,迷惑君王,说你以色事主,谗言谄媚。”赵怀熠头也不抬,扬手将单独摆在一旁的奏疏扔了出去,啪的一声落在班贺脚边。
班贺:“……”
这说的是他?迷惑君王?
他快速将地上的奏疏拾起,一目十行地扫过一遍,不敢置信地看着赵怀熠,忍不住说道:“怎麽能,怎麽能这麽写?仗着自己一支笔,就能随意污蔑了?臣与陛下是清白得不能再清白了!垢谇谣诼之辞呈于御前,简直污眼!”
听他一通骂,皇帝面上露出些微愉悦的神情,放下朱批笔:“这就受不了了?朕可是隔三差五就要被上疏批判、严辞警醒一番。这些御史言官,就靠着揪错彰显存在,好叫人知道,他们不是成日无所事事,时刻盯着人的过失呢。”
“可臣哪有什麽过失?”班贺成日虞衡司官署和军器局两边跑,皇帝召他进宫也是商议公事,怎麽到了这个申芃笔下,就成了他奴颜媚主,想方设法进献稀奇玩意以获得皇帝恩宠?
荒唐,荒谬!
早前还在担心别人被人抓话柄,转脸他自己就遇上了不可理喻之事,百口莫辩的同时,又觉得可笑至极。
“朕又有多少过失呢?那些仗着自己有几分资历的老家伙都是磙刀肉,眼裡根本没有朕这个天子,上疏陈词要多激烈就有多激烈,动不动就搬出三朝元老的身份来压朕。朕若是罚了他们,反倒成了朕心胸狭隘,不容纳谏。他们还乐于遭受责罚,至多受点皮肉苦,还能得一个敢于直谏的美名。”赵怀熠冷哼一声,眼中尽是轻蔑。
班贺忽然意识到什麽,联想到方才太后那般奇怪的态度,他莫名冒出一个十分不妙的猜想。
太后,该不是也听说了这些谣言才会召见他吧?
这样想来,方才太后那些不明所以的话也就说得通了。她口中所说皇帝年轻好玩,接受他那些玩意,表面说物,实则是说人。太后是在让他懂些分寸,不要太靠近皇帝。
想通这点,班贺瞠目结舌,怔愣半晌,苦笑道:“惑主这个罪名,微臣实在担当不起啊。”
赵怀熠幸灾乐祸:“这有何难,往后你不必再来见朕,有事由那位虞部主事伍旭转陈。如此,谅他们不会再有别的话讲。”
班贺:“……”
果真是一朝天子一朝臣,当初伍旭因容貌不佳遭贬,想不到,还有因容貌而受皇帝重用的一天。
第132章 不平
皇帝到底尚年轻,本就不是严肃刻板的性子,朝堂上会见群臣或面见使臣,需得展示天子威仪,却也无法时刻紧绷端着架子。同信任的臣子们私下会面,他都会说上一句不必拘礼,言辞轻松,显出其近民亲切的一面,亦是拉拢人心的一种手段。
玩笑话归玩笑话,班贺再是觉得这封奏疏不可理喻,也清楚皇帝特意召见不会是只是为了这样的小事——太过荒谬以至于给它个正眼都算是输了。
“那位叙州小将,陆旋。”赵怀熠忽然开口,班贺下意识抬头,正对上皇帝双眸,洞悉事态的清明眼眸裡透着威严与锐利。
班贺低下头去:“是。”
“他面见朕时,提起一个人,吏科给事中梁巍。”赵怀熠说,“不知道班郎中有没有听说过此人。”
班贺道:“微臣不敢欺瞒陛下,与陆旋相遇之时,陆旋已对臣和盘托出,他双亲遇害,正是与梁大人有关。只是梁大人具体所犯何事,臣并不清楚。”
赵怀熠瞥他一眼,说道:“那时你并未在京中,自然不知。”
站立阶下的臣子洗耳恭听,皇帝继续说了下去:“朕登基之初,皇考新丧,朝中大小事务还未理顺,奏疏堆积如山,即便如此,朕也未找任何借口松懈。梁巍那封奏疏朕仔细看过了,派了专人去查,却没能查出问题——是不是有问题,你们以为朕心裡没数?”
班贺低声道:“陛下英明。”
赵怀熠挥手,免了这些敷衍的话:“可这案子牵扯到的是吏部,是堂堂吏部侍郎。爬到这个地位,他们哪个不是门生故吏遍布朝野,没有确凿的证据,朕如何应对那群唇枪舌剑的文官御史?这朝廷,不是朕一个人的朝廷,他们是在告诉朕,没有他们,朕也办不成事。”
班贺沉默半晌,说道:“如今朝中上下臣服于陛下,不会再有此类事发生了。”
赵怀熠笑容讽刺:“朕贬黜梁巍,命其去往地方任职,是为了暂时平息此事,等过个几年,便可调回京重新起用。他这一走,朕得到的就是他的死讯。你可知他们如何对朕说的?他们说,梁巍死于路遇山贼,被恶徒所杀。”
“若不是陆旋再度提起,朕或许永远不会知道梁巍真正的死因。”赵怀熠语气重了些,“就连你,也未曾对朕说过。”
班贺笑容微苦:“微臣也不过是俗人一个。”
赵怀熠呼出一口气,语气放缓:“你们这些人,要斟酌,要审时度势,怕得罪人不去提旧事,即便想提也要等候时机。几年来,只有一个‘不合时宜’的陆旋,没去想过是不是时候,当着朕的面直言不讳。”
的确,这便是陆旋的独特之处。不合时宜,不去敷衍应和,明知不可为而为之。
这也是班贺为何选中他的原因之一。
Top
“班郎中,你可知御史申芃参了你一本?说你曲迎奉承,迷惑君王,说你以色事主,谗言谄媚。”赵怀熠头也不抬,扬手将单独摆在一旁的奏疏扔了出去,啪的一声落在班贺脚边。
班贺:“……”
这说的是他?迷惑君王?
他快速将地上的奏疏拾起,一目十行地扫过一遍,不敢置信地看着赵怀熠,忍不住说道:“怎麽能,怎麽能这麽写?仗着自己一支笔,就能随意污蔑了?臣与陛下是清白得不能再清白了!垢谇谣诼之辞呈于御前,简直污眼!”
听他一通骂,皇帝面上露出些微愉悦的神情,放下朱批笔:“这就受不了了?朕可是隔三差五就要被上疏批判、严辞警醒一番。这些御史言官,就靠着揪错彰显存在,好叫人知道,他们不是成日无所事事,时刻盯着人的过失呢。”
“可臣哪有什麽过失?”班贺成日虞衡司官署和军器局两边跑,皇帝召他进宫也是商议公事,怎麽到了这个申芃笔下,就成了他奴颜媚主,想方设法进献稀奇玩意以获得皇帝恩宠?
荒唐,荒谬!
早前还在担心别人被人抓话柄,转脸他自己就遇上了不可理喻之事,百口莫辩的同时,又觉得可笑至极。
“朕又有多少过失呢?那些仗着自己有几分资历的老家伙都是磙刀肉,眼裡根本没有朕这个天子,上疏陈词要多激烈就有多激烈,动不动就搬出三朝元老的身份来压朕。朕若是罚了他们,反倒成了朕心胸狭隘,不容纳谏。他们还乐于遭受责罚,至多受点皮肉苦,还能得一个敢于直谏的美名。”赵怀熠冷哼一声,眼中尽是轻蔑。
班贺忽然意识到什麽,联想到方才太后那般奇怪的态度,他莫名冒出一个十分不妙的猜想。
太后,该不是也听说了这些谣言才会召见他吧?
这样想来,方才太后那些不明所以的话也就说得通了。她口中所说皇帝年轻好玩,接受他那些玩意,表面说物,实则是说人。太后是在让他懂些分寸,不要太靠近皇帝。
想通这点,班贺瞠目结舌,怔愣半晌,苦笑道:“惑主这个罪名,微臣实在担当不起啊。”
赵怀熠幸灾乐祸:“这有何难,往后你不必再来见朕,有事由那位虞部主事伍旭转陈。如此,谅他们不会再有别的话讲。”
班贺:“……”
果真是一朝天子一朝臣,当初伍旭因容貌不佳遭贬,想不到,还有因容貌而受皇帝重用的一天。
第132章 不平
皇帝到底尚年轻,本就不是严肃刻板的性子,朝堂上会见群臣或面见使臣,需得展示天子威仪,却也无法时刻紧绷端着架子。同信任的臣子们私下会面,他都会说上一句不必拘礼,言辞轻松,显出其近民亲切的一面,亦是拉拢人心的一种手段。
玩笑话归玩笑话,班贺再是觉得这封奏疏不可理喻,也清楚皇帝特意召见不会是只是为了这样的小事——太过荒谬以至于给它个正眼都算是输了。
“那位叙州小将,陆旋。”赵怀熠忽然开口,班贺下意识抬头,正对上皇帝双眸,洞悉事态的清明眼眸裡透着威严与锐利。
班贺低下头去:“是。”
“他面见朕时,提起一个人,吏科给事中梁巍。”赵怀熠说,“不知道班郎中有没有听说过此人。”
班贺道:“微臣不敢欺瞒陛下,与陆旋相遇之时,陆旋已对臣和盘托出,他双亲遇害,正是与梁大人有关。只是梁大人具体所犯何事,臣并不清楚。”
赵怀熠瞥他一眼,说道:“那时你并未在京中,自然不知。”
站立阶下的臣子洗耳恭听,皇帝继续说了下去:“朕登基之初,皇考新丧,朝中大小事务还未理顺,奏疏堆积如山,即便如此,朕也未找任何借口松懈。梁巍那封奏疏朕仔细看过了,派了专人去查,却没能查出问题——是不是有问题,你们以为朕心裡没数?”
班贺低声道:“陛下英明。”
赵怀熠挥手,免了这些敷衍的话:“可这案子牵扯到的是吏部,是堂堂吏部侍郎。爬到这个地位,他们哪个不是门生故吏遍布朝野,没有确凿的证据,朕如何应对那群唇枪舌剑的文官御史?这朝廷,不是朕一个人的朝廷,他们是在告诉朕,没有他们,朕也办不成事。”
班贺沉默半晌,说道:“如今朝中上下臣服于陛下,不会再有此类事发生了。”
赵怀熠笑容讽刺:“朕贬黜梁巍,命其去往地方任职,是为了暂时平息此事,等过个几年,便可调回京重新起用。他这一走,朕得到的就是他的死讯。你可知他们如何对朕说的?他们说,梁巍死于路遇山贼,被恶徒所杀。”
“若不是陆旋再度提起,朕或许永远不会知道梁巍真正的死因。”赵怀熠语气重了些,“就连你,也未曾对朕说过。”
班贺笑容微苦:“微臣也不过是俗人一个。”
赵怀熠呼出一口气,语气放缓:“你们这些人,要斟酌,要审时度势,怕得罪人不去提旧事,即便想提也要等候时机。几年来,只有一个‘不合时宜’的陆旋,没去想过是不是时候,当着朕的面直言不讳。”
的确,这便是陆旋的独特之处。不合时宜,不去敷衍应和,明知不可为而为之。
这也是班贺为何选中他的原因之一。
Top